我院2018学年-2019学年第一学期冬季小学期活动丰富多彩
作者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时间 : 2019年03月09日
主要专家简介:
李晓明,博士,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百人计划”研究员,海南省地球观测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研究领域为卫星海洋遥感。2002年考入中国海洋大学海洋遥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硕博连读。2006 赴德国空间宇航中心(DLR)学习、工作,2010 年获德国汉堡大学理学博士学位。此后,继续在德国空间中心工作,研究岗位历任Young Research Scientist,Research Scientist。2014 年2 月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全职回国在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工作。发表论文SCI收录文章40 余篇。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中科院“百人计划”项目、高分专项、海南省科技兴海项目、海南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团队项目、海南省重大科技计划项目课题。
梁静,博士,2009年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任郑州大学学报编辑部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中原千人计划-中原青年拔尖人才,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河南省科学进步奖,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成果奖,2014 IEEE CIS Outstanding PhD Dissertation Award获得者,IEEE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Magazine, Swarm and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的Associate Editor,IEEE Transaction On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等多个JCR一区、二区的国际期刊评审专家,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执行主编,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河南校友会秘书长、河南省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生命科学类别副秘书长、郑州大学博士后联谊会流动站副会长,河南省侨联青年委员会副会长,河南欧美同学会理事。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一项,中国博士后特别资助项目一项,中国博士后面上项目一项,现主持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两项,河南省教育厅创新人才项目一项,并以核心参与人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项、教育厅科技研究重点项目一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2项。研究方向为进化计算,多模态优化,多目标优化,神经网络,粒子群优化算法,差分进化等。发表论文共计140余篇,其中SCI/EI论文90余篇,JCR 1区论文18篇,Google Citation被引用总次数达到9500余次,h指数为29。发表的《Comprehensive learning particle swarm optimizer for global optimization of multimodal functions》一文荣登进化计算(Evolutionary Computation)领域十年高被引文章首位,Google Scholar单篇引用频次达到2500余次,据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不完全统计,来自包括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加坡等14个国家和地区的不同学者直接在该篇文章的基础上进行算法创新型理论性研究、或直接应用型研究,累计延伸出将近120余篇论文。现发表国家发明专利2项,授权软件著作权5项。提出过多种新型群集智能算法并成功地将所提出算法应用于多种实际优化问题,提出的一系列进化算法标准测试函数集在领域内被广泛使用。
孙中昶,男,1983年12月出生,博士/副研究员,毕业于中科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博士。2013年6月—2013年12月,德国宇航局(DLR)德国遥感数据中心(DFD),博士后; 2016年6月—2017年10月,美国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地理系,访问学者。现为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数字地球重点实验室数字陆地系统研究室副研究员;海南省对地观测重点实验室环境研究室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城市环境遥感、陆表动态遥感、微波遥感等研究工作。目前已主持项目10余项,参与863、973、重点基金等国家级项目多项。已发表或接收论文和专著近50篇,其中SCI论文20余篇,EI论文10篇,专著1个章节;另外软件著作权3项。
相关附件: |